敬畏与灰心

敬畏与灰心

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既真实又魔幻。故事背景设定在重庆县城,叙事主线是寻人(女儿/丈夫),风格类似余华《文城》以及格非《望春风》,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,城乡流动与时代变化的关联性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。贾樟柯运用了很多手段来塑造这种真实感,比如电影音乐的设置。不绝于耳的拆迁声,情感饱满的旅游宣传广告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三峡确实就像百度百科上的定义,是一项世纪工程。但在普通人看来,却是“敬畏与灰心”兼有的。小马哥的死或许象征了时代激流中底层青年的一种命运。青年是社会上的边缘群体,处于独立的边界。片中出现了周润发赌神、83版射雕英雄传。他们接受着港台文化,在社会与文化的剧变中生长。做保姆,或是像小马哥一样“行走江湖”。与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谋生计的中年人相比,他们似乎拥有革命性,拥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。但这两个角色都体现出了强烈的依赖性、空虚与彷徨。三峡移民群体属于“不被看见的人”,用现在的理论来讲,他们的消费能力弱,没有人在意他们的需求的“不被看见的”少数群体。水下的亚特兰蒂斯。刻意设置魔幻情节?这种对少数群体的讲述也是一种文化研究?

留言
回到顶部
首页
电影
电视剧
综艺
动漫
APP
我的